Tuesday, November 12, 2013

追风的孩子(二)——霹雳草药园(Taman Herba Negeri Perak)


医饱肚子,大家要开始制作风筝了!这次的老师又是福源叔叔哦!原来制作风筝可是一门大学问!三个主要步骤:做风筝、调风筝、放风筝。首先选两根竹条,一条是比较有韧性的,以便能拗成弓形,跟另一根竹条交叉。骨架定成十字架后,黏上塑料纸,裁剪成菱形。接着给风筝加上尾巴,其实不只是作装饰用途,也是让风筝保持平衡。最后绑上风筝线,就可以试飞了。



制作风筝是很多爸爸的强项,因此这次的活动,每位爸爸的参与度都很高。大人们一边制作风筝,一边话说当年,回忆儿时做风筝的种种经验。有人用报纸、麻将纸来黏作风筝。有人还煮浆糊沾玻璃碎,涂在风筝线上,去“割”其他孩子的风筝。

自然教室小常识:能飞、而且飞得高的风筝必须符合几个条件:够轻、骨架的分配比例恰到好处、整个风筝能保持平衡。此外,放风筝还要观察风向,要能收,也要能放。

制作风筝
考验爸爸妈妈的功夫
Alice最先做好风筝,而且一会儿便飞上天了。Amanda 的先生也为三个千金打造独一无二的风筝,其中一个还是两色风筝哦!绍瑜则是唯一坚持采用报纸来制作风筝的人,说要重温儿时记忆。当其他人的塑料纸风筝都满天飞了,绍瑜仍在努力地黏剪补贴,试飞不果,仍不死心,又再修正。后来终于成功急起直追,冲上云霄。这位爸爸还是很有耐力!

不久,陆陆续续也有人做好风筝了。这时的风速忽快忽慢,有的风筝飞不起来,于是又回去再作调整。经过多番的修正,也累积了一定的经验,不久起大风了,几乎所有风筝都成功起飞!

风中起舞的风筝

几个大孩子也很会跑,例如承泽、谢胜和巧恩,他们一边拉着线,一边奋力奔跑,似乎在跟风赛跑,不消一会儿就把风筝吹得又高又远!谢胜更喜滋滋地说:“我的风筝飞得比椰树还高!” 承泽便说:“那是因为你的风筝小。” 谢胜回说:“是因为风筝有尾巴。”大家都在比谁的风筝飞得比较高。

跑吧,孩子!飞吧,风筝!
整个草场几乎都印上大家的踏步,跑得筋疲力竭了,大家又回到台阶上继续第二轮的用餐,补充精力。

在拍全体照的时候,太阳也开始露脸了,活动也来到尾声。大家高唱结束曲《感谢》,便正式为这次的活动画下句点。NCP

结束曲《感谢》


全家福(筹委成员家庭)


全家福(参加者家庭)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